鄧石如故居
2189views
鐵硯山房(鄧石如故居),坐落在安慶宜秀區五橫鄉白麟坂上鄧家大屋西端,清乾隆六十年(1795),鄧石如新建茅屋數間,并以兩湖總督畢沅所贈鐵硯而名新居,故得名‘‘鐵硯山房"。
故居主體建筑為穿斗式,磚木結構,共四進。第一進為門廳,三開間。鄧傳密題寫“鐵硯山房"隸書門額,木刻門聯“綠蒲水暖魚兒戲,紅杏花明燕子歸"。二、三進均為兩層樓閣,面闊五開間,進深兩間。第二進正廳名“守藝堂",三開間,兩側梢間為板隔住房。第三進名“燕譽居",明間作通道,兩側次間、梢間均系板隔住房。第四進倉房。主體建筑西側為齋館庭院,舊有“求聲館”、“挹翠樓”,齋館外圍為花園。整個建筑占地近1000平方米。
1924年我國杰出的核科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鄧石如第六世孫)就誕生 在“守藝堂"西側的住房里。
鄧石如(1743—1805),清代著名書法、篆刻藝術大師。原名琰,字石如,為避清仁宗禺頁琰的“琰”字諱,即以字為名,表示“人如頑石,一塵不染",又因居于皖公山下,將皖字拆開倒用,號“完白”、“頑伯”。清戶部尚書曹文埴推鄧氏書法四體為“國朝(指清朝)第一”,康有為稱之“以篆名高天下,為冰翁千年來之集大成者"。創立了鄧派篆刻(又稱皖派),成為一代印壇巨匠。
古樸的木門,爬滿青藤的院墻,院里蔥郁的樹木,以及老屋特有的氣息,讓人不禁對時間的流逝產生懷疑。兩百年過去了,鐵硯山房依舊矗立,只是那揮墨養鶴的山人早已仙去。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中央文化部撥專款15 萬元將其修葺一新。
現在的鄧家大屋依舊山清水秀,有了大學生,有了碩士,也有出國留學的。鐵硯山房所蘊涵的精神力量還在不斷滋養著這片土地。
鄧石如故居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