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
2688views
海原縣地處寧南山區,位于中衛、固原的中間地帶,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兼備、特色突出。境內有109國道、202省道通過,銀(川)武(漢)高速公路距海原60公里,中寶鐵路從境內穿過,中靜、海同、靖海、固海公路已建成二級路面,為發展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原境內有新石器文化遺址144處(其中菜園文化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8處,古墓葬20余座,宋夏至清代石窟寺4處,宋夏古城址22座,保存完整的宋夏烽燧13座。西夏王李元昊在海原境內南華山、天都山分別建有天都山避暑行宮和西夏皇家天都山石窟寺,至今有很多留存遺跡。天都山石窟寺每年“四月八”都會吸引眾多道教、佛教信徒和游客前來朝拜觀光;保存較好的南牟會行宮(宋代稱為西安州)、柳州城以及唐宋時期的金佛溝石窟,是研究西夏文化、石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實物資料。震驚世界的海原大地震遺址,現有斷裂帶11處,獨特的地質景觀成為大地震“活”的見證。被海原人民喻為“母親山”的南華山植被茂密、風景秀麗。此外,古樸濃郁的回族風情及具有鄉土氣息和鮮明民族特點的 “花兒”更是海原一大亮點,一批民間花兒歌手唱出寧夏,走向全國。建于1863年的九彩坪拱北,其建筑之典雅、地勢之奇特、宗教活動之隆重,在區內外享有盛名。剪紙、刺繡、口弦等民間藝術熠熠生輝,文化上的差異性,使其對遠地游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海原境內豐富的旅游資源集中涵蓋了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雄渾厚重的民間文化,深沉悠遠的西夏文化、神秘洞深的佛教文化,蒼茫豪邁的花兒文化以及濃郁的回鄉文化和震驚世界的地震文化,構筑了海原獨特的旅游文化體系,其價值厚重深遠,是海原旅游產業發展的“魂”之所在。
全天候
海原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