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華僑城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官網
      OCT華僑城旅行社
      深圳華僑城旅行社官網,深圳旅行社
      0755-83662323 0755-83667477

      國內旅游攻略

      精彩主題

      漫游黃山仙境 國內游推薦

      國外旅游攻略

      精彩主題

      漫游黃山仙境 國內游推薦

      臺灣

          臺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邊,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它因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海洋板塊擠壓而隆起,全島地形東高西低,山脈縱貫島嶼。由于北回歸線穿過,地形與海洋環境共同影響,北部為副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則為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有局部呈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等多種氣候特征,故而島上的自然景觀與生態系呈多樣化。

          臺灣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面積3.6萬平方公里,包括臺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里)、澎湖列島、綠島、釣魚島、蘭嶼、彭佳嶼、赤尾嶼。   

          在行政區劃上,臺灣省全省原本共轄基隆、新竹、臺中、嘉義、臺南5個省轄市,臺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云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澎湖16個縣。后來臺灣當局于1967年將臺北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之后,在1979年又將高雄設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臺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它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   

          由于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不光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只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只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經過這里。


      歷史沿革

      遠古~16世紀

        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后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臺灣島。   

          臺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臺南縣左鎮鄉發現了迄今為止臺灣最早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大陸到臺灣的,與福建考古發現的“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著共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性。臺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屬于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于琉球人種的瑯嶠人。上述臺灣早期住民是現今臺灣少數民族的祖先。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臺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臺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臺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后,開始向臺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臺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并兼辦鹽課。明朝后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臺灣。

      荷西殖民時期

        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臺灣。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臺灣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后于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臺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臺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臺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臺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鄭氏執政時期

        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臺灣。鄭成功在進軍臺灣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臺灣“一向屬于中國”,臺灣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占有和耕種這一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斗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臺灣,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清政府統治時期

        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臺廈兵備道及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至1811年,臺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臺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并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筑材料等,使臺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臺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臺灣。   

          由于西方列強向中國邊疆侵逼,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臺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臺灣。   

          中法戰爭以后,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于1885年將臺灣劃為單一行省,臺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臺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輪船,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建造鐵路;購買軍艦,增設炮臺,設立機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務局,安裝新式采煤機器;設立興市公司,建街造路;創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建設人才。劉銘傳把眾多新式事業集中于一省,使臺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一。

      日本統治時期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于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后,舉國同憤,反對割臺;臺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臺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臺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斗爭。后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動。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臺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臺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系者,一律廢止。”

      主權回歸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于收復了臺灣。臺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于臺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主權之下。至此,臺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臺灣旅游景區

      臺灣旅游攻略

      • 暫時還沒有"臺灣"的相關攻略

      臺灣點評

      共有5位網友對“臺灣”進行了點評,平均得分8,5位留下了評價描述

      • deongaree12月28號進行了點評評分:8分 喜歡那里說著好聽的國語的臺灣人。
      • tu87878712月28號進行了點評評分:8分 西門町與淡水,象征著臺灣的發展與生活
      • 賣洋芋餅哆12月28號進行了點評評分:8分 比較喜歡臺灣,環境很好
      • chauvet12月28號進行了點評評分:8分 純樸自然
      • 游遍山川12月28號進行了點評評分:8分 護照啊,丟失護照,想到就想到我丟失的護照,痛啊
      留言 線咨詢 Q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華僑城旅行社微信二維碼
      地圖導航
      亞洲地圖 韓國 日本 東京 斯里蘭卡 迪拜
      大洋洲
      非洲
      歐洲
      北美洲 溫哥華 塞班島 美國
      南美洲 智利
      OCT華僑城旅行社微信號二維碼

      旅游局合作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国产美女aⅴ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91av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二页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少妇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日久精品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 |